《信息系统审计》课程介绍
英 文 名: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 置 课:会计学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审计学
后 置 课:计算机审计
学 分:3学分
课 时:48课时(其中实验课24课时)
主讲教师:刘瑞武、余淑峰、王议晗
选定教材:陈耿.信息系统审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概述: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的目标、对象、内容等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环境下的审计已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要求,需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信息系统审计实务内容。本课程在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内容、方法、程序步骤、准则等基本概念内容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具体介绍了IT治理、一般控制及审计、应用控制及审计、系统开发与获取审计、系统运营与维护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信息系统审计所包含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上机实验,主要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工具于审计工作中的能力。
规定教材共分十二章。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程仅撷取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所以本大纲仅以章节作为内容的分类标志。
教学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本课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主要内容以及程序、方法与技术,从信息系统的组织规划、系统平台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计划、内部控制的审计,到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乃至金审工程、电子商务审计、电子政务审计等热点问题,并通过具体实例介绍如何将其运用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实际工作之中。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能使学生在已有的审计学、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程序步骤;
3、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其技术与方法;
4、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掌握运用审计软件等审计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课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原理,主要通过课堂讲课教学及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例进行。实践环节主要是上机教学,学生应通过上机实际操作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程序步骤,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其技术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见附录。
第一周不安排实验,课时全部安排为理论教学。以后每周安排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各2课时。实验课总学时为24学时,理论教学总时数为24学时,另2学时机动。